文章详情

“科技+金融”双轮驱动 制造业驶入快车道

■调研组在有关职能部门召开座谈会。

          “制造业是南海经济最深厚的家当。当下政府、各企业以及金融机构为‘科技+金融’赋能制造业当家做了很多工作,希望接下来大家共同努力,为南海实现‘两翼齐飞促转型’,高质量推进制造业当家提供有力支撑。”今年4月,在南海区人大常委会首场“推动科技与金融资源更好服务制造业当家”专题调研座谈会上,南海区人大常委会主任香秀杏代表调研组提出了期待。

         2023年佛山两会期间,佛山市人大代表、南海区区长王勇在接受媒体访谈时提到,今年,南海将充分发挥金融和科技“两翼”的作用,推动区内丰富的金融、科技资源更好服务制造业当家。

         围绕全区发展的重要选题,4月以来,区人大常委会开展专题调研,为科技与金融赋能制造业发展“塑成优势”“取得突破”献计献策。

         摸清家底

         解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之困

         数据显示,2022年,南海区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1518.27亿元;制造业税收达153.1亿元,占全区税收收入的37.3%。目前,全区现有工业企业8万多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067家、高新技术企业3715家,产值超100亿元工业企业5家,产值超200亿元产业集群14个。

         亮眼成绩振奋人心,但在新征程上坚持制造业当家,更需要以问题为导向,不断提升当家产业和企业优势。对此,调研组首先走访了多个区直部门及七镇(街道),实地感知南海制造业的发展实况,找准问题,精准施策。

         “大家可以谈谈自身认识和当前面临的问题,畅所欲言,实事求是。”在本轮调研中,调研组每到一处,都深入了解企业诉求。

    “南海的创新创业环境很好。”南海区人大代表、广东原点智能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曾超峰介绍,2016年,公司获得南海区“蓝海人才计划”创新创业团队认定,区、镇两级共提供约近千万元的项目资助,这极大地缓解了当时公司发展的资金压力。

         南海良好的营商环境与人才政策,让许多企业在此获得发展。2012年,南海实施“蓝海人才计划”,多年来有针对性地引进了许多高层次人才团队、培育了一批又一批高质量项目。

         “在既有的政策、措施的基础上,南海制造业要如何行稳致远?我们还需思考。”新一轮为与南海共创未来的“头脑风暴”就此开启。

         “南海企业的特点是‘满天繁星’,即中小型企业多,转型面临的首要就是资金来源。”曾超峰认为,中小型企业获取资金的渠道很有限。他直截了当地向在场的调研人员提出,企业如何筹措资金以保证技术支撑,搞定产品和市场,政府引导是关键。

         “目前一些企业和南海本地的基金还没有达成合作,特别期望能够和南海产业引导性质的基金达成本地属性的合作。”季华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辛星提出。

         “近几年我们也逐渐摸索出一些经验,在2007年成立的风险补偿基金就是专属于南海制造业的产品基金。同时,已有专门的经营机构来对接和服务科技企业,开辟了相关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南海农商银行科创支行副行长周梓达表示,虽然南海已有针对制造业的金融产品,但是初创企业融资依然有较大难度。从银行角度来说,初创企业的规模、现金流和利润都难以达到传统银行授信的指标,这也是银行接下来重点关注并探索解决的问题。

         企业家看待“金融”还有新角度。广东高谱弯曲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高波就提出,可以探索推出“人才贷”金融产品,“既然信用很难被评估,能否做人才贷,引用数字金融的概念,尝试搭建起模型,促进企业的融资贷款。”

         科技创新是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座谈会上,调研组收集到许多新观点、新声音。

         南海区人大代表、广东优凯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曾晖表示,当下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于把“实验室的创新成果”加速转化为“生产线的真金白银”。“科学家的研究要接地气,不能仅仅关注论文发了多少,还要看能否把研究成果转化落地。要搭建起实验室与生产线对接的渠道,强化企业在创新的主体地位,推动理论技术更快更好转化为优质产品。”

         佛山(华南)新材料研究院产业发展部副部长(科创平台)林晓丹也坦言,与企业之间的合作,需要花较长的时间去收集需求,建议建立产学研需求库,促进科技驱动转换,也便于平台收集真实有效的企业需求。

         直面问题,直言不讳!几场调研下来,企业家对南海目前的金融业务、科技实力有了更深入了解,本地金融服务者、科创平台也了解了企业家的需求。综合来看,当前南海制造业发展的关键性问题就集中在科技与金融要素配置、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制造业中小微企业融资这三大方面。

         对标先进

         “数字政府”力促制造业“高质效”发展

         门扉一开天地宽。

         为找寻解决方案,调研组超前一步思考、先行一步调研,深入位于长三角一带的苏州昆山市、苏州工业园区、张家港市和杭州市余杭区等地学习考察,深入了解当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经验。

         长三角作为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产业、科技创新、金融、环境营造等方面各有瞩目的成绩和先进的经验做法。

         初夏的长三角,生机勃勃,产业配套完善呈现出的发展实力处处可见。其中,“一站式”服务平台助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质效尤为明显。例如:苏州工业园区企业发展服务中心设有“园易融”一站式综合金融服务平台,为企业与金融机构搭建综合金融供需对接平台,通过“股权融资+债权融资”的方式,为新兴企业提供超过150种金融产品。

         “收获满满!”长三角四地实实在在走出来的发展路子引发了调研组一行人的深思,调研组成员说,“当地金融与科技助力制造业发展的步子很活、经验很多,非常有参考价值。”

         对标了先进地区的经验做法,让制造业发展走向“高质效”,南海可以做什么?调研组认为南海区仍有不少提升空间,应进一步整合政、产、学、研、用等各类资源,贯通研发、孵化、转化、投融资服务等关键链条,提升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成效、助力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集群壮大。

         早前就有人大代表指出,“信息孤岛”十分影响科技和金融的有效结合。打破“信息孤岛”,加速融合共享,要树立数字政府赋能制造业当家的理念,充分发挥数字政府建设对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生态的引领作用,形成科学家敢干、资本敢投、企业敢闯、政府敢支持的创新生态,加快推动“科技-产业-金融”高水平循环。

         今年2月,广东省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制定了《广东省“数字政府2.0”建设落实“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工作若干措施》,提出要发挥数字政府平台优势,优化实体经济营商环境。

         结合南海的实际情况,调研组提出了几条实在的建议:建议区政府统筹建设集成式数智化企业服务枢纽平台,在平台统一发布涉企信息、整合涉企服务;持续跟踪研究主导产业、优势产业和支柱产业,定期在平台发布具有前瞻性、权威性的产业动态信息,为企业转型升级提供明确指导与解决方案。除此之外,还可建立健全政策资料库、开发“政策计算器”功能、建立“数据仓库”和“企业需求库”、设立产品展示交易窗口等,增强“数字政府”作用。

         调研组还提出,建议区政府建立健全跨部门、跨行业的数据管理机制,统筹管理政务数据、公共数据和社会数据,汇聚整合企业用地、用水、用气、用电、用工、耗能、污染排放等多源数据,通过企业基础数据和企业信用数据等多维度数据形成企业“数据画像”,促进行业数据与公共数据的深度融合与市场化应用。

         布局赛道

         精准赋能制造业当家行稳致远

         调研组奔赴现场、亲身感受,摸清了四地的金融与科技为制造业当家做了什么。带着相关经验,他们回到了南海,开始为下一阶段推动科技与金融服务制造业当家布局“新赛道”献计。

         调研组通过收集与整理座谈意见建议,召开专题研讨会,不断丰富报告内容、优化报告结构,几易其稿,最后,一份精心打磨的《推动科技与金融资源更好服务制造业当家的调研报告》出炉了。

         调研报告系统总结了南海制造业发展情况,分析了存在问题和原因,针对性地提出了聚焦数据赋能,充分发挥数字政府的牵引驱动作用;聚焦创新链与产业链双向融合,破解研发成果与市场需求脱节难题等四大方面12条具体建议。

         这些建议,一字一句都彰显着人大代表不断探索的智慧和力量。本次专题调研有近30位人大代表参与,调研采取集中座谈与个别走访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报告撰写过程中,多次就关键信息通过书面方式向有关部门征求意见、确认数据。

         “这次专题调研给我的整体感受是‘务实’,大家都没有讲漂亮话,才能得出这样一份分析到位,建议精准的调研报告。”在收到调研报告初稿后,曾超峰第一时间点赞。他表示,希望区人大常委会继续重视调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推动调研成果转化为助推制造业发展的政策举措,让南海制造业收获到实实在在的福利。

         6月28日,南海区人大常委会主任(扩大)会议召开,专题研究这份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是南海人大立足全区重点工作,摸清现状、深入分析、集思广益形成的调研成果。成果转化始终是调查研究的目标,把调研报告转化为推动改进工作的实效,是我们开展调查研究的实际意义和必然要求。”香秀杏表示,调查研究是基本的工作方法,更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当前,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正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开展。习近平总书记在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以深化调查研究推动解决发展难题。接下来,区人大常委会将继续用好调查研究这一“法宝”,做好调查研究这一“基本功”,以深入扎实的调查研究工作提升人大依法履职成效,更加卓有成效地服务南海高质量发展大局,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南海实践贡献人大力量。

         调研报告提出四大方面12条具体建议

1

聚焦数据赋能,充分发挥数字政府的牵引驱动作用。

●建设一体化企业服务枢纽平台,推动“人找政策”向“政策找人”转变

●建立制造业企业“数据画像库”,深化数据共享开发利用

2

聚焦创新链与产业链双向融合,破解研发成果与市场需求脱节难题。

●推进龙头企业牵引下的特色产业集群创新●推动科创平台提质增效●大力强化科技招商

3

聚焦补位补缺,加快构建全周期科技金融服务体系。

●优化科技企业政银担●引导科技金融服务全覆盖●强化国资创投的引导、补缺功能●支持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做强做优

4

聚焦协同联动,推动企业服务向一体化迈进。

●深化服务机制改革●完善综合服务配套●帮助企业稳订单拓市场

佛山服贸云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佛山服贸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佛山服贸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佛山服贸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佛山服贸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佛山服贸云尊重知识产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

更多资讯